close

  • 為什麼需要行動點餐?


Pual Graham 說創業人要從解決自己的問題著手,手機上的訂餐系統其實一直是我覺得很有用的軟體,不但解決了打電話訂餐的問題 (不知道電話、沒人接、忙線中、不能預約),更提供了電話訂餐沒有的功能 (提供菜單、提供照片、提供價錢、可以慢慢點、半夜也可以訂、線上結帳)。但很奇怪的是,儘管 iPhone, iPad, Andorid 已經這麼流行,市面上幾乎沒有這樣的 App (或者至少我找不到),你找得到訂旅館的、訂飛機的、訂餐廳的,但就是沒有訂便當的。(後來 AppStore 的確出了幾個點餐的 App,不過其中感覺算是玩真的好像只有摩斯漢堡一個。) 我不是這個產業的人,這個現象背後實際的原因我不清楚,但我覺得所有的原因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這句話:「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也就是說這件事所必須投入的精力不會得到相對應的代價。(也許你會說,不是這個產業的人你還來搞這個?但從某個角度來說,不是這個產業的人也許反而會有更創新的見解,請參見 Paypal 創辦人的講法。)

  • 想法


線上訂餐系統有三個角色,其一是消費者,其二是系統商,其三是餐廳業者。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個角色不願意投入,整個系統就玩不起來。對於消費者而言,線上訂餐某種程度解決了電話訂餐的不便,而下載免費 App 又幾乎是沒有成本的事情,所以理論上應該不會排斥這個系統 (如果 App 真的太爛、太難用,那另當別論)。而對於系統商而言,從這個系統所賺的錢必須要大於投入的時間與人力,它才會願意支持這個系統的運作。不過由於傳統點餐的過程中,並沒有系統商的這個角色存在 (中華電信也許算是一個吧?),因此顯然要嘛是消費者,要嘛是餐廳業者(或許有第四個角色的出現?) 必須要切出部分的利潤來做為系統商的誘因。消費者我想是不可能掏錢的,所以剩下只有餐廳業者可以來提供這方面的利潤。理想狀況下,線上訂餐系統能為業者帶來「額外」的營業額,所以想像中餐廳業者「應該」會願意分享一部分這方面的收入給系統商,於是這樣一來整個系統便可以運作起來。

  • 問題


這一切聽起來很美好,可是既然這個模式不是很普及,那顯然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摩斯漢堡的 App 能運行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餐廳業者兼具了系統商的角色,於是點餐的步驟還是回歸到了傳統上消費者與餐廳的組合。)我個人猜測,大概有兩點妨礙了這個機制的運行。一個是餐廳業者所提供給系統商的利潤不足於支持系統的運行 (也許是營業額不足,也許是餐廳業者願意提供的分成太少)。另一個則是餐廳業者認為投入這個系統的成本 (時間、人力),無法符合 (justify) 最終所獲得的利潤 (系統本身所產生的利潤其實也很難衡量),因此不願意充份支持這個系統。

  • 實際行動


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方式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讓你的 App 有足夠多的使用者,讓餐廳業者知道一但採用你的系統,便一定會為營業額產生夠多的成長,讓業者有足夠的誘因來和你合作。這個方式說來簡單,但其實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因為除非是大廠來做,否則一般創業公司哪裡來的「足夠多」的使用者?所以通常這個系統本身還是要靠餐廳業者的力量來推廣的,可是這樣整個問題豈不又回到原點,人家為什麼要用他的力量來幫你推廣?坦白講目前我不知道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但我想勢必要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來突破,只是我現在不知道而已。此外,要求餐廳業者為來自線上訂餐系統的訂單分成,某種程度會造成餐廳業者和系統商之間的對立,無形中會阻礙業者參與合作的動力 (甚至是繞過這個平台交易),而這對於創業的小公司而言,絕對是非常不利的。你必須要想辦法讓業者和你站在同一邊,藉由餐廳本身的知名度來提高系統的使用率。

解決第二個問題的方式,我認為是必須要讓整個訂餐的系統對於餐廳業者而言完全沒有額外的負擔,而且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方式來驗證究竟線上訂餐佔的比率有多少,甚至是提升了多少比率的營收。我覺得就這點而言,有個顯而易見的作法,就是讓線上訂餐系統和店內銷售系統整合,來自消費者手機 App 的訂單能自動化的流入店內,完全不用額外的人工處理。而另一方面,店內對於訂單的處理狀況,甚至是菜單的變動,也能即時反應在消費者的 App 裡面。我想如果能做到這樣,那線上訂餐對於商家的額外負擔會小很多,換句話說對於線上訂餐的接受度也會比較高一點。

相關文章:

進一步了解微碧行動點餐的功能特色,請參閱我們的網站: www.weibyapp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碧智慧店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